张之洞墓

2023-05-15 10:01:56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本篇文章由小编 云清明梦 介绍关于张之洞墓相关详情,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张之洞墓的介绍

张之洞墓,位于双庙村北约500米处。墓层(曾)被盗。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中,南皮中学“造反派巧链总部”组织重新挖掘。原封土4.5米,墓前有碑。墓室砌砖套,木棺、棺木厚0.13米,黑色。张之洞遗体完好。合葬者三女棺,“造反昌斗派”开馆倾尸、曝于野外数时日。一代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葬于地下50余年,亦未幸免于难。出土器物:朝珠1挂,花镜1副,怀表1块,玉翎管1只,珠数枚,此物当时县财政局收去。——引自河北省耐宽磨《南皮县志》第八篇《文化》,第806页。

晚清名臣张之洞后来为什么会被刨坟掘尸?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是晚清时期四大中兴名臣之一、1837年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他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国。

为此他创办学堂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今天很多大学都是由他当年创办学堂发展而来。他创办了自强学堂就是今天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张之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在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修铁凯友路等,为中国近代化打下工业基础。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1909年72岁高龄的张之洞病逝,清廷,谥文襄,以极高的规格厚葬这位中兴能臣。张之洞被安葬在河北南皮县双庙村的张氏祖茔。与他一起合葬入土的还有早他多年去世的三位夫人。张之洞入土为安后静静的躺了半个多世纪,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场浩劫正要到来。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发生发生什么不用我多说(不能说会被和谐),张之洞也凳孙哗成了封建反动派。南皮中学的学生高喊打倒封建反动派的口号来到张之洞的墓地,打砸墓碑之后开始掘墓。经过2个多小时的挖掘张之洞的墓终于被挖开了,众人打开棺材发现张之洞面如活人,几缕银髯飘洒胸前,头戴官帽,嘴含一个大珠子,身上盖了六七层被。随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块怀表,一架眼镜,两个鼻烟壶,砚台、珍珠、金银、字画等珍贵文物四十余件。“全身是完整的,皮肉干白,贴在骨头上,衣服见风后就成了布片。”

众人把张之洞另外三位夫人的尸体也挖了出来,把值钱的东西拿走然后丢在那里不管了。没人管张之洞联同三位夫人的尸骨就这样暴尸荒野,骨头都被狗给叼走了,十几年后当地 *** 重新修缮张之洞的墓,但找不到尸骨所以只是一座空墓。随便提一枣行下,南皮中学就是张之洞捐资修建的当年名叫慈恩堂,解放后改名南皮中学。

张之洞墓的知情人士

当时光进入新的世纪,传统文化的回归再一次成为社会热潮。社会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张之洞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而在南皮,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加入到研究张之洞、寻找张之洞的行列中。他们说,正确评价张之洞,南皮责无旁贷。

南皮人对张之洞的感情是朴素而真挚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公园筹建办公室来了一位衣衫破旧的老人要捐一千元钱。原来,这位南皮贾屯子村的“周铁嘴”为给张公园建设捐资到处化缘。工作人员们不肯收,老人不干。大家只好说,钱您先放着,用着时去拿。十年过去了,老人还念念不忘建张公园,说:“我那一千元还存着呢。”

虽然张之洞的后人如今已没有一个在南皮生活,但在南皮东门张氏家族中,仍然普遍使用张之洞题写的“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孝磨槐道守儒珍”这二十个起名专用字。不相识的张氏族人,一听名字,就知道彼此的辈分。可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重名过多。比如大安、前印等等张氏人口多的大村,有四五个人叫一个名字的。开会叫错了人,来客指错了门的事,都没少发生。

除了名字沿用传统,张氏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依然盛行。热心张之洞研究的张氏族人张家升老先生于2004年冬病逝前写下的《张之洞和南皮张氏家庭》一文称:张氏人口占全村半数的前印村,全村九成的大学生姓张。

“头两年的一个清明,我到张之洞墓前,只见墓前的碑案仍东倒西歪地散落着,但坟上被挖的窟窿已经被填平,歪倒的石案上还有一束雪白的梨花。”王玉良回忆说。

2004年5月,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成立,会长是退休了的原县人大主任邢家训。他们收集回忆、研究张之洞的文章定期刊载在会刊上。邢家训和副会长叶书龙等研究会成员还四处出击,循着张之洞的足迹进行考察与搜集,寻找张之洞的后人。为了省钱,他们只买夜车票。在汉阳铁厂,工厂博物馆把张之洞主持建造铁厂时用的专用砖瓦赠送给“家乡人”,20多公斤重的东西,愣是让邢家训和叶书龙给背了回来。

2005年5月,南皮张之洞书画院成立。

2006年2月,春节过后刚刚上班的南皮县委宣传部就召开了张之洞研究工作会,对张之洞研究和深层开发做了详细的规划。这是近15年来,张之洞研究第一次被列为县委、县 *** 正式工作议程。

这一年,张之洞在台湾的族曾孙张法鸣回南皮祭祖。

同年12月,在南皮县第一中学建成了“张之洞展览馆”。1903年,张之洞自京城返武昌,顺道回南皮祭祖。他捐出五千两赏银、积累的廉俸一万二千两,在家乡兴建新式学校,并命名为慈恩学堂。学校布局新颖,有教室、寝室、餐厅、厨房、议事厅、图书室、操场,还设置有花园假山,种植了古槐和海棠,整体风格是中西合璧。

学校于1907年竣工,先后设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部,定额各为三十人,学制分别为四年和五年。南皮解放后,慈恩学堂更名为南皮中学。1980年又定名为南皮县第一中学。

这所由张之洞创建的学校,不但是南皮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今天南皮的最高学府。今天的南皮一中已经完全没有了一点历史的遗迹巧友,校园里教学楼、学生公寓环立,在校学生三千多人。但未进大门就可以看到校园广场上高大的张之洞汉白玉雕像;在学校的张之洞纪念馆里,门额上还挂着一幅当年慈恩学堂的全景图。与它遥相呼应的展室另一端,立着一尊张之洞的半身像。本职为南皮县广电局副局长的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叶书龙笑着说:“这可不是铜的,是当地农民用泥塑的。”

对于南皮人来说,最让他们挂念的还是张之洞的遗骨哪儿去了。

一定要找到!县长给邢家训下了命令。

当年的墓地早已变成大片的农田,1958年平整土地,张之洞墓所在的田地划给了南关村。2003年,邢家训曾带着王玉良、肖力兴、张宝信等研究会成员骑着自行车到南关村找到原村支书进行调查,又来到与墓地相连的南花园村寻访知情人……游旦可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7年3月,邢家训找到了当年看坟的老人高玉堂。

70多岁的老邢骑上电动自行车,拉着92岁的高玉堂直奔了墓地现场。经过农田建设、平整土地,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切早已是面目全非。更何况高家搬离这里已经几十来年了,现场辨认十分艰难。最后,老人指着一大片当地人叫“老酒窠”的大叶草,说“就是这儿了”。高玉堂的儿子则表示,他把张之洞的尸骨埋在一块断碑旁边了,用铁钎探一探,找到石碑不就找到尸骨了吗?一支四五个人的临时勘探队成立了,他们拿着临时制作的1.5米钢管探锥,在原墓地附近打孔探测。两个月过去了,地上留下了几千个孔,却始终没有发现石碑和尸骨的踪迹。

邢家训不死心。他找到副县长、南皮镇人民 *** ,召集有关村党支部研究,请他们给村里的老党员开会,发动群众,寻找知情人。村支部开会寻找掩埋张之洞知情人的消息引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说,当年掩埋张公尸骨的就是他在南关村的表舅张执信。

看着找上门来的邢家训等人,沉默了41年的张执信终于解开了张之洞尸骨失踪之谜——当年,正是他亲手掩埋了张之洞的遗骨。

张执信说,1966年,他只有20岁。秋末,村里的壮年劳力都去挖河,他和一些老头、妇女们在村南张之洞墓地旁边的地里平地、刨棉花柴。几个妇女说有点害怕,又有味,张执信就和一位王老头一起将张之洞尸体和一具女尸拖到原坟墓,重新用锄头掩埋。表面上看墓是毁了,其实尸骨还在墓底下呢。另外两个夫人的尸体则不知下落。

“我当时只是知道张之洞是个大官,是个好人,再说即使是普通人,这么干也太缺德了!”当年因成分不好没少吃苦头的张执信格外小心翼翼,掩埋尸骨后再三嘱咐知情人,千万不要声张,以免造反派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敢说,就是不知道说了会怎么样。以前也有人问过我,可不是 *** 的负责人,我都没告诉。这回我看是 *** 诚心要找,邢会长那是真正 *** 管事的人!”

挖掘机擦着头骨掠过

张执信一直在附近的田里干活,对这里的变化比较熟悉,当年又是他亲手埋的尸骨,他指认的位置应该靠谱。

2007年6月1日,满怀希望的邢家训将寻找张之洞尸骨的实施方案报告给县 *** 。这个方案简单得可能会令考古专家惊讶不已:用挖掘机挖。方案得到了县长的批准。万事俱备,只待麦收了。

7日,邢家训在参加张之洞纪念活动从武汉归来的火车上接到南关村支书张汉旺的 *** :“麦子已收割,可以开挖了。”

8日下午,一台 *** 挖掘机开到了田里。在张执信指认的中心地带,机械手臂由北向南挖出一条条宽一米、近两米深的纵沟,每条沟之间间隔一米。六月正是热天,38摄氏度的高温下,人们好像在蒸笼里作业,脸上晒得红红的。一会儿挖出块砖,一会儿刨出个瓦。突然,咔嚓一声,沟里出现了一个陶罐。人们一阵惊呼:是不是张公的随葬品?在现场守候的县博物馆馆长高国胜摇了头:“这咸食罐子是普通老百姓的随葬物。但张之洞是一品大员,随葬品应该比较贵重。”

机器的轰鸣声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围观者。有老者说,原来的张公墓还在西边。有人说,张公墓在侯庄和遗爱碑成一线处。还有人说,在南边……话不多的张执信望着挖掘机开出的七八条20米的长沟,心里有些打鼓:这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是东西地,如今改成了南北地。难道是自己记错了?他又站到高处四下观看,还跑到地北头转了一圈,心里有了底:远不了,就在这里挖。

太阳落山了,邢家训和村支书决定收工,第二天趁早上凉快五点就开挖。

第二天,四点多,张执信就来到了地里。隐隐约约有点预感的他特意带上了抹铲。没有了头一天的大队人马督阵,两个人安静地开始了新的挖掘。刚开到第四条沟,就看到一个像是头骨的东西。张执信大喊一声“停!”“真悬呀,大‘抓挠’就擦着张 *** 盖骨上掠过,再深一点,尸骨就破坏了,再浅一点又可能错过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尸骨是不能见天的,张执信赶快用一张报纸盖住,一看时间,刚刚早上六点。

很快,邢家训、叶书龙、王玉良等人纷纷赶到,还带来了两块二尺半见方的红绸布。民政局长来了,当场派人到城里火速订制了两副临时棺椁。副县长也来了。村支书张汉旺租来了大棚,买来鞭炮。张氏族人张厚谦应邀来奉纸敬骨。人们为尸骨搭好大棚遮阳,族人张厚谦在穴前摆上张公遗像,敬燃冥纸后,点燃鞭炮。张执信和挖掘司机戴上雪白的手套,开始整理尸骨。

两具尸骨头朝北,并列平躺着,东侧一具为男性,西侧为女性,和此前张执信描述的情况完全一致。令张执信浮出水面的那个外甥鲁春生和张厚谦也一起帮忙。他们将挖出的两具尸骨小心地分别摆放在备好的红绸布上。鲁春生还拿着张公的臂骨照量着:“张公胳膊骨真长,真是两手过膝呀”。在场的老人们也纷纷说,是张之洞的真尸骨错不了。

此时的邢家训终于想通了当初为什么勘测不到:没有棺材,没有封土,连衣服都没有,哪里能探得到呀。他长出了一口气:“这些日子,晚上睡觉做梦也是找张之洞尸骨,如果在预定的范围里找不到,我打算到沧州请专家们把原张公墓区全挖一遍,一定要找到!”

在南皮的采访中,记者问骑着电动自行车赶来的邢家训:当时,为什么没有请专业考古人员来寻找尸骨?

老爷子似乎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他摇了摇头:这才多少年,用得着考古吗?请他们还得好多钱。

怎么可以确认那就是张之洞的尸骨?

邢家训给出了他的四大理由:第一,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第二,找到尸骨的位置是当年的掩埋者亲自指划的,附近方圆几十米内也没有其他坟墓;第三,这两具尸骨没有衣服,没有棺材,不是正常入葬,却与当年张之洞尸骨的情形非常一致;第四,曾有传言说当年挖出张公尸骨时,他的嘴里含着珠子。为了撬出宝珠,曾撬掉了尸骨上的几颗牙。而此次找到的尸骨果然是牙齿不全,少了一块牙床。由此可以基本肯定这是张之洞遗骨。

老爷子认真地说:“那么些年没找着,是因为没认真找!”

张之洞墓的三次葬坟

随着时代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历史形象再次发生转换。这一次,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改革开放的开端,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不宜一笔抹杀。”对被扣上了“汉奸、刽子手、卖国贼、买办”等大帽子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专家们说“现在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功过是非了”。

与此同时,经济大潮也席卷而来。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皮和其他地区一样,开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即利用名人效应,吸引外来资金,大搞经济建设。赫赫有名的张之洞成为了南皮这个欠发达县“文化名片”的首选,他的照片及其墓志铭开始出现在南皮县印刷的精美画册上的显要位置。

1992年冬,南皮县委、县 *** 提出筹建张之洞公园,简称张公园。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还聘请中央、省、地各级有关领导为顾问、名誉主任。张公园计划占地500余亩,投资3000万元。而当时南皮县全年经济收入不过2000万元。

为了集资,南皮向南皮籍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张之洞后裔,以及上级有关领导发出了集资专函。一时间,捐款不断,建设张公园成为南皮的头号新闻。

1993年10月4日,是张之洞逝世84周年纪念日。南皮枯核计划在当年清明节举行大型公祭活动。他们在原来的墓园里修起了一座新坟,在墓前树起了包括遗爱碑在内的四通石碑,当然这些石碑都是根据史料记载重刻的,当年曾经林立的刻石经旅颂过那场浩劫一块都没有留下。只有墓志铭于1980年被一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作为珍贵文物收藏在县博物馆至今。

清明节,举行了公祭活动。

10月3日晚上举行了义演晚会,马连良之女马小曼、裘盛戎之子裘少戎、梅葆玥、梅葆玖、叶少兰等名家登台献艺。随后,还召开了专家学者、张氏后裔参加的座谈会。应邀而来的著名心理学家、张之洞的孙女张厚粲看到这个“张公园”的规划后提出,县领导的意图是积极的,不过有些庞大,投资三千万啊,如果计划落空如何向世人交代?是否先建一座张公纪念馆,十几万元足矣,以后慢慢求发展。但她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至此,筹建张公园活动达到了 *** ,却也是尾声。很快,筹建工作便陷入困境。财政投资、社会捐资三四十万元,修墓、立碑、纪念等活动花去了一部分,招商没镇掘引资没有着落,县财政又无力继续投入,不久,筹建办不声不响地解散了。多年之后,当地研究者分析此次张公园流产的原因认为:“主要是领导人的意图是招商引资,认为计划做得越庞大,引资越多。”

晚清四大名臣中哪一人的墓地被多次挖掘,差点就尸骨无存?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的著作有《张文襄公全集》,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著名观点。

张之洞不仅被评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还是晚清时期里为首的汉官重臣,一生官运亨通。

他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学识和为官之道,被清廷授予了很多高官要职。这里,谈及张之洞的死,他是因病去世散世的,在公元搜察氏1909年,七十二岁高龄的他与世长辞。可以说,在生前张之洞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创办了我国首个幼儿园,以及其它一些教育机构。

不仅如此,他还主张大力修建铁路、发展炼钢、纺织、冶金等工业,所以,张之洞对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晚清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势力越来越强大。到公元1905年,五大臣考察各国回来一年之后,宣布了“预备立宪”。但是,在张之洞看来,这却是极其不靠谱的行为。

因为,他希望清廷可以通过改革制度来达到维护皇权的目的,从而,削弱敌方势力。于是,自公元1908年溥仪继位之后,醇亲王就被封为了摄政王,开始了“满族集权”制度,导致各地纷纷排斥汉官,而袁世凯便是被排挤的目标之一,甚至,清廷准备秘密处死袁世凯。

但是,清廷此举却遭到了张之洞的反对。

公元1909年,清廷以袁世凯身体不佳为由,让他去河南养病。同年六月,张之洞生病,在他去世之前,依旧心系百姓。于是,请摄政王等人到塌前商议国事,他多次叮嘱摄政王等人:国家的根基就是百姓。当摄政王告诉他:我“大清无需害怕,有八旗兵保护”之时,张之洞彻底失望了。

从此,他再也没有提及过关乎民生之事,而张之洞也在七十二岁时病逝了。其实,临死之前的张之洞,已经知道了大清国运将亡的现实,虽然病重,但是,他却依旧心系大清。可是,大清还是让他太失望了,以至于,他大为感叹“国要亡,运已尽”,所以,与其说是张之洞病故,不如说是他抑郁而终。

光绪三十五年,张之洞去世,谥号文襄。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十五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张之洞被安葬在河北南皮县双庙村的张氏祖茔。与他一起合葬入土的还有早他多年去世的三位夫人。郁郁苍苍的园林中,“白花如雪,挽联似林”。诸多亲朋门生、王公大臣从京城赶来送葬。

也许是在民间有着极高的认可度,也许是张之洞是有名的清官,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之中,张之洞的墓始终无恙。

甚至,在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军的一支部队经过了双庙没樱村,其中,一个湖北籍的连长,他竟然带着全连士兵到张之洞坟前鞠躬致祭。当地研究资料称,兵匪强盗曾多次光临张氏墓地,将守墓的高玉堂一家绑在树上,逼他交出财宝,张家坟场的一些坟墓多次被盗,但是,一直无人惊扰张之洞安葬之处。

按说,中国人的一贯思想就是“入土为安”,人在去世后应该长存在地下得以安宁,可是,张之洞却被恶劣对待。大动乱时期,他的墓地被挖了。因为,他的后人成为了日伪 *** 的官员,是卖国者,所以,才有了掘墓之事。据当事人回忆:在被人发现时,张之洞的坟墓已经被挖得不成样子,尸体也被侮辱过。

可以说,从公元1861年开始,洋务运动是当时清廷 *** 的主旋律。

可是,并不是人人都高举洋务运动的大旗,有不少反对洋务运动的官员则会散布谣言,用以打压支持者。他们认为:“说到底,这是清廷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帮助下,出卖国人利益的行为,看似是换了一支强大的军事武装,实则是在血腥镇压当时的人民起义,借以保护清朝的统治。毫无疑问,洋务运动的初衷是一个反动、卖国的、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

随着洋务运动整体评价走低,支持运动的大臣也遭到了非议,连张之洞都没能幸免。这位晚清支持洋务运动的大臣,最终,被冠上了“卖国贼”、“走狗”等难听的字眼。从公元1950年1970年末,数十年间涉及批判张之洞的论文就高达数十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那十年灰暗时光,出自工厂工人的理论组,以及大专院校工农兵学员的笔下。

因为,张之洞的形象越来越差,所以,他的墓地出现的不是凭吊之人,相反的,则是一些对他的墓地宝物有所图谋之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之洞的墓地一点点的被破坏,直到后来,他的墓地彻底被掀开。

相传,张之洞的坟墓被挖开之后,还多次遭受过盗墓贼的光顾,盗墓贼惊诧的发现他宛若活人一样,甚至,还有几丝胡须飘洒在胸前,只见他头戴管帽,嘴里喊着一颗大珠子,身上盖了好几层被子。随葬品也有四十多件,基本上是文人的“玩意儿”,比如:鼻烟壶、字画、金银等。

有人说:是因为盗墓贼的疯狂举动,才把张之洞的尸体拉到了地面上,也没有人敢为其收尸,所以,张之洞的尸体遭受了狗啃的遭遇。还有一种说法是:张之洞夫妻二人的尸体,被卫兵抬出后,在坟东边曝晒数十天之后,尸骨荡然无存了。原来,是因为遇到了好心人,将他们的尸体偷偷的埋了起来。

南皮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王玉良回忆说:“扒坟时,自己并没有在现场,当时还是农民的他是得到消息后跑去看的,‘只见张之洞的尸骨半躺半立在墓穴北边的壁上,坟坑四周尚有一片片 *** 破布。’”当时光进入新的世纪,传统文化的回归再一次成为社会热潮,直到2007年时,其尸骨才被安排重新下葬。

虽然,他们的尸体现已发现,但是,那段屈辱的时光,还是切实存在的。

在不足百年里,张之洞的尸首被大时代所影响,共经历了四次被挖掘再安葬。直到举办第四次下葬仪式时,张之洞的孙女表示:“虽然,坟墓可以一次次被修建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曾经的历史,不能忘记那些被称为屈辱的历史。”

张之洞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之洞墓园、张之洞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栀子花修剪图片「栀子花」
下一篇:怎么烧火才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