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里有关蜜蜂的常识

2023-01-05 15:07:24

关于昆虫记里有关蜜蜂的常识

1.昆虫记中的蜜蜂特点

1、聪明能干,知道低飞降低阻力,带来花粉。

2、方向感强。

3、有些伟大的情怀,能够关心关爱下一代。

4、不为艰难险阻,勇敢向前。

原文选段: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此文出自法国·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昆虫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蜜蜂》是法布尔所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

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另外,此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

《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和《工业化学》这几章。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

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

2.摘抄有关蜜蜂的知识

放学路上,我在一片草丛里听到一阵“嗡嗡”声。

我饶有兴趣的低下头去看,咦,原来是两只“蜜蜂”在打架。 首先进入我眼帘中的是一只硕大的蜂,叫黄蜂;第二只是一只普通的蜜蜂,身体比那只黄蜂稍小。

它们一会儿你压在我身上,一会儿我压在你身上,打得不可开交。就这么打了一阵子,双方体力渐渐不支,小的一方终于从敌人的“魔爪”中挣脱出来,飞到一旁休息了一会儿,接着又不知好歹的战到了一起。

不久,蜜蜂又累了,黄蜂猛扑了上去,没提防蜜蜂一个“回马枪”把它掀翻在地,接着用六只脚使劲扑打黄蜂的头。但黄蜂终究凶猛强悍,终于又把蜜蜂压倒在地,接着用锋利的尖嘴咬蜜蜂的颈,蜜蜂险些窒息而死。

见蜜蜂支持不住了,黄蜂突然发起了猛攻,用第一对脚磨对方的眼睛,第二对脚掐住脖子,第三对脚使劲锤打胸部,最后一口把它的头给咬了下来。蜜蜂的脚抽搐着,一命呜呼了。

我唏嘘不已,正要离去,最意想不到一幕出现了:黄蜂把尖尖的嘴一下子扎进了蜜蜂的胸膛,吮吸了一阵子,心满意足的飞走了。黄蜂在吸什么呢?这个迷团在我心里存了许久。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次我在一本科普书里偶然看到介绍黄蜂的内容: 黄蜂是个强盗,时常会杀死蜜蜂吸走它体内的蜜。 这个迷团终于解开了。

3.收集法布尔和蜜蜂的相关资料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作家代表作: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4.《昆虫记》37种昆虫的知识

蟹蛛 蜘蛛目蟹蛛科的通称。

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步足向左右伸展,能横行,宛如螃蟹。蟹蛛全球约1800种。

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常见的有三突花蛛和鞍形花蟹蛛。

多生活在花草丛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麦田中捕食害虫。澳大利亚的蟹蛛,子女会吃掉自己的母亲。

小蟹蛛一旦破卵而出,就开始吸吮母蟹蛛的腿,直到母亲完全干涸。 蜘蛛目(Araneida)蟹蛛科(Thomisidae)蜘蛛,形状像蟹,也能像蟹那样横行或倒退。

世界性分布,美国有125种左右。灰或褐色,长约12公厘(0.5吋)。

不结网而埋伏以静候猎物。如花上的弓足花蛛(Misumena vatia),白或黄色,腹侧有红条纹。

能在数天内改变体色以与花的颜色相配合。有几种生活在树皮上或下。

花蛛属(Misumena)及Misumenoides属在北美常见,分布於开阔地的篱笆或植物上。扁蛛科(Platoridae)、异足蛛科(Heteropodidae)及拟扁蛛科(Selenopidae)的一些种有时亦俗称蟹蛛。

5.有关蜜蜂和法布尔的资料

《蜜蜂》是法布尔所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

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扩展资料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是一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萤火虫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的粉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6.关于昆虫记的采棉蜂

我们知道,有许多蜜蜂像樵叶蜂一样自己不会筑巢,只会借居别的动物遗留或抛弃 的巢作自己的栖身之所。

有的蜜蜂会借居泥匠蜂的故居,有的会借居于蚯蚓的地道中或 蜗牛的空壳里,有的会占据矿蜂曾经盘踞过的树枝,还有的会搬进掘地蜂曾经居住过的 砂坑。在这些借居它屋的蜜蜂中有一种采棉蜂,它的借居方式尤其奇特。

它在芦枝上做 一个棉袋,这个棉袋便成了它的绝佳的睡袋;还有一种叫采脂蜂,它在蜗牛的空壳里塞 上树胶和树脂,经过一番装修,就可以当房间用了。 泥匠蜂很匆忙地用泥土筑成了“水泥巢”,就算大功告成了;木匠蜂在枯木上钻了 一个九英寸深的孔也开始心满意足地过日子了。

尽管它们的家很粗糙,它们还是以采蜜 产卵为第一重要的大事,没有时间去精心装修它们的居室,屋子只要能够遮风挡雨就行 了;而另几类蜜蜂可算得上是装饰艺术大师,像樵叶蜂在蚯蚓的地道中做一串盖着叶片 的小巢,像采棉蜂在芦枝中做一个小小的精致的棉袋,使原来的地道和芦枝中别有一番 风情,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绝。 看到那一个个洁白细致的小棉袋,我们可以知道采棉蜂是不适宜做掘土的工作的, 它们只能做这种装修工作。

棉袋做得很长也很白,尤其是在没有灌入蜜糖的时候,看起 来像一件轻盈精致的艺术品。我想没有一个鸟巢可以像采棉蜂做的棉袋那样清洁、精巧 的。

它是怎样把一个个棉花小球集中起来,拼成一个针箍形的袋子的呢?它也没有其他 特殊的工具,只有和泥匠蜂、樵叶蜂一样的灵巧的嘴,但它们的工作无论从方式上还是 从成果上看,都截然不同。 我们很难看清楚采棉蜂在芦枝内工作的情形,它们通常在毛蕊花、蓟花、鸢尾草上 采棉花,那些棉花早已没有水分了,所以将来不会出现难看的水痕。

它是这样工作的:它先停在植物的干枝上,用嘴巴撕去外表的皮,采到足够的棉花 后,用后足把棉花压到胸部,成为一个小球,等到小球有一粒豌豆那么大的时候,它再 把小球放到嘴里,衔着它飞走了。如果我们有耐心等待的话,将会看到它一次次地回到 同一棵植物上采棉,直到它的棉袋做完。

采棉蜂会把采到的棉花分成不同的等级,以适应袋中各个部分不同的需要。有一点 它们很像鸟类。

鸟类为使自己的巢结实一些,会用硬硬的树枝卷成架子;又为了要使巢 温暖舒适些,而且宜于孵育小鸟,会用不同的羽毛填满巢的底部。采棉蜂也是这样做它 的巢,它用最细的棉絮衬在巢的内部,入口处用坚硬的树枝或叶片做“门”和“窗。”

我看不到采棉蜂在树枝上做巢的情形,但我却看到了它怎样做“塞子”,这个“塞 子”其实就是它的巢的“屋顶”。它用后足把棉花撕开并铺开,同时用嘴巴把棉花内的 硬块撕松,然后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并用它的额头把它压结实。

这是一种很粗的工作。 推想起来,它做别的部分的精细工作时,大概也是用这种办法。

有几只采棉蜂在做好屋顶后,怕不可靠,还要把树枝间的空隙填起来。它们利用了 所有能够得到的材料:小粒的沙土、一撮泥、几片木屑、一小块水泥,或是各种植物的 断枝碎屑。

这巢的确是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任何敌人都无法攻进去。 采棉蜂藏在它巢内的蜂蜜是一种淡黄色的胶状颗粒,所以它们不会从棉袋里渗出来。

它的卵就产在这蜜上。不久,幼虫孵出来了。

它们刚睁开眼睛,就发现食物早巳准备好 了,就把头钻进花蜜里,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得很香,也渐渐变得很肥。现在我们已经 可以不去照看它了。

因为我们知道,不久它就会织起一个茧子,然后变成一只像它们母 亲那样的采棉蜂。 另外有一种蜜蜂,它们也是利用人家现成的房子,稍作改造变为自己的居住之处, 那就是采脂蜂。

在矿石附近的石堆上,常常可以看到坐着吃各种硬壳果的蜗牛。它们吃 完后就跑了,石堆上留下一堆空壳。

在这中间我们很可能找到几只塞着树脂的空壳,那 就是采脂蜂的巢了。竹蜂也利用蜗牛壳做巢,不过它们是用泥土做填充物的。

关于采脂蜂巢内的情形我们很难知道。因为它的巢总是做在蜗牛壳的螺旋的末端, 离壳口有很长的距离,从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构造。

我拿起一只壳照了照,看上去挺 透明的,也就是说这是只空壳,以后很可能被某个采脂蜂看中,在此安家落户,于是我 把它放回原处,让它作为将来的采脂蜂的巢。我又换一只照照,结果发现第二节是不透 明的,看来这里面一定有些东西。

是什么呢?是下雨时冲进去的泥土?还是死了的蜗牛? 我不能确定。于是我在末端的壳上弄一个小洞,我看见了一层发亮的树脂,上面还嵌着 沙粒,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我得到的正是采脂蜂的巢。

采脂蜂往往在蜗牛壳中选择大小适宜的一节作它的巢。在大的壳中,它的巢就在壳 的末端。

在小的壳中,它的巢就筑在靠进壳口的地方。它常常用细砂嵌在树胶上做成有 图案的薄膜。

起初我也不知道这就是树胶。这是一种黄色半透明的东西,很脆,能溶解 在酒精中,燃烧的时候有烟,并且有一股强烈的树脂气味。

你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判断 出来脂蜂用的是树干里流出来的树脂。 在用树脂和砂粒做成的盖子下,还有第二道防线,用砂粒、细枝等做的壁垒,这些 东西把壳的空隙都填得严严实实的。

采棉蜂也。

上一篇:关于单车爱情的句子
下一篇:生理盐水湿敷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