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朱见溢怎么是朱元璋的孙子

2023-06-25 07:00:44

齐王朱见溢怎么是朱元璋的孙子?

我没听说过这个人,可是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绝对不是朱元璋的孙子,他是朱元璋孙子的重孙子,差着五代人呢。

我教你一个辨别明代皇室成员辈分的小窍门。

明代皇族取名字,第一个字当然是朱了,第二个字是他的辈分,关键就看第三个字。明代皇族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所有人的名字第三个字要按金木水火土的要求取名字。名字最后一个字必须有金木水火土。

比如这个朱见溢,我虽然不知道他,但知道他一定和朱元璋隔了5代人。因为他的溢是三点水偏旁,他爹的第三个字一定是个金字旁和渣的字,他儿子第三个字一定是木字旁的字,这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那朱见溢同一辈分的皇帝来说吧,是朱见深,深是三点水,朱见深的爸爸是朱祁镇,金字旁,朱祁镇的爹是朱瞻基,基下面是个土字。朱瞻基他爹是朱高炽猜哗,这是火字旁,朱高炽他爹就是朱棣,木字旁。朱棣他爹就是朱元璋了。

这可是辨别所有明唤兆悄代皇族辈分的好方法哦。手机打字不易,还望采纳。

朱见溢是历史上谁的儿子

泾阳王朱见溢(1464年-1503年),泾阳安靖王朱祁铣嫡长子,郑靖王朱瞻型袜埈庶孙。

明太祖给每个儿子二十个排辈字(实际是一首五绝),然后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则起名。

这个世系从朱元差弯璋的孙辈开始排起, 而五行从儿子辈就开始算。朱元璋儿子的名字全部是卜庆激木字旁的单名,孙辈则按字辈和五行取双名。燕王世系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所以朱见溢属于燕王朱棣的后代。是朱元璋的第五代孙,与明宪宗朱见深为同辈。

扩展资料:

明朝宗室制度

据明史记载:“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参考资料:

明朝宗室——百度百科

古代朱见溢是谁,是皇帝吗?

这是电视剧的,虚构人物。就像夜来风雨中的安王朱佑榉不过编剧起名字还是很考究按照皇明家谱来起的

朱元璋的孙子是谁?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

朱允炆在1377年的12月5日出生在南京,他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同时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1392年的时候,因为他的父亲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在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正式登基为帝,在他执政期间,增强了当时明朝文官在超正当中的作用,同时还改变了朱元璋当时的一些弊政,被称之为建文新政。

1399在朱允炆准备削弱各地藩王势力的时候,朱棣在起兵反抗史称靖康之难,因为朱允炆缺乏谋略,在靖康之难战役中惨败,最终下落不明,随后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扩展资料:

靖难之役朱棣攻入南京皇宫时,朱允炆不知所踪,生死不明。朱棣是造反登基,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让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总是担心有朝一日朱允炆会突然冒出来,振臂一呼号召天下讨伐朱棣。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袭带皇位继承人,而朱棣是篡位称帝,得位不正。

所以,朱允炆就是朱棣的那块心病。朱棣为了找寻朱允炆的下落可谓煞费苦心。有传闻称朱允炆是化装成和尚逃出生天的。

而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有可能是知情人,朱棣因此关了溥洽半辈子让友,直到姚广孝临终留遗言请求放了溥洽。

就连郑和下西洋也与寻找朱允炆有莫大的关系,当时有说法认为坦禅槐朱允炆是出海逃难了,于是朱棣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出海寻找朱允炆下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朱元璋儿子继位以后的历史

朱允文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_即帝位,以第二年(1399)为建文元年。为了推行自己的新政,建文帝首先对中枢权力机构进行了调整。

随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主要内容有:省刑减狱;均江浙田赋;调整 *** 官僚机构。

尤其是后者,建文帝在位期间始终没有间断过,调整涉及到官制的许多方面。建文改制虽仅进行了4年,但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朝史学家朱鹭称之为“四载宽政解严霜”。

1398年末,即朱允_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皇帝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并且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

周王朱_(1361—1425年)是第棚槐一个倒台的,接着另外四个王子也垮了下来: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齐王朱_(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_(1379—1400年)。

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朝廷承认他是最棘手的敌人,因此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可是,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

建文元年(1399)七月,当建文帝准备削夺燕王时,燕王朱棣就公开反叛。燕王聚集将士,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

建文帝闻知朱棣在北平举兵反叛,急命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带领大军30万伐燕。从此揭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的序幕。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朱棣在南京称帝。

朱棣称帝后,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扩链族友展资料:

朱允_继位开始到朱棣死为止期间的历史大事:

1、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_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穗昌(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_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明朝朱元璋的孙子

1、朱标,长子,懿文太子的儿子

长子朱雄英,次子朱允文;三子朱允熥, 四子朱允熞, 五子朱允

2、 朱樉,次子,秦愍王的儿子:

长子朱尚炳,秦隐王;二子朱尚烮,永兴懿简王;三子朱尚煜,保安悼僖王;四子朱尚烐,兴平恭靖王;五子朱尚灴,永寿怀简王;六子朱尚炌,安定王

3、 朱棡,三子,晋恭王的儿子

嫡长子朱济熺:晋定王;庶次子朱济烨:高平怀简王;庶三子朱济熿:庶人(初封昭德王,改封平阳王,晋封晋王,因与汉王结盟革爵);庶四子朱济炫:庆成庄惠王;庶五子朱济焕:宁化懿简王;庶六子朱济烺:永和昭定王;嫡七子朱济熇:广昌悼平王

4、 朱棣,四子,明成祖

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朱高爔,幼殇,未封爵位。

5、 朱橚,五子,周定王

嫡长子朱有炖,周宪王

嫡次子朱有爋,原封汝南王,后废为庶人

庶三子朱有烜,顺阳怀庄王

庶四子朱有爝,原封祥符王,后袭封周简王

庶五子朱有熺,原封新安王,后废为庶人

庶六子朱有灮,永宁靖僖王

庶七子朱有煽,汝阳恭僖王

庶八子朱有爌,镇平恭定王

庶九子朱有炥,宜阳康简王

庶十子朱有颎,遂平悼恭王

庶十一子朱有煴,封邱康碰谨懿王

庶十二子朱有熼,罗山悼恭王

庶十三子朱有炯,内乡恭庄王

庶十四子朱有燆,胙成庄简王䊟

庶十五子朱有?,固始王

6、 朱桢,楚昭王其子朱孟烷

7、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无子

8、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无子

9、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无子

10、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子为鲁靖王 朱肇辉

11、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长子 朱悦熑 蜀悼庄王

二子 朱悦燿 华阳悼隐王

三子 朱悦燇 崇宁王

四子 朱悦炘 崇庆王

五子 朱友埙 蜀僖伍吵链王

六子 朱悦烯 永川庄简王

12、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无子;

13、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长子 朱逊煓 代戾王

次子 朱逊㬎 广灵荣虚王

第三子 朱逊㬎 潞城僖顺王

第四子 朱逊煁 山阴康惠王

第五子 朱逊燂 襄垣恭简王

第六子 朱逊烇 灵丘荣顺王

第七子 朱逊炓 宣宁靖庄王

第八子 朱逊焴 怀仁荣定王

第九子 朱逊熩

第十子 朱逊熮 隰川懿安王

第11子 朱逊燔

14、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其子朱瞻焰;

15、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长子 朱贵煐 辽世子

次子 朱贵烚 辽 王

三子 朱贵燮 远安王

四子 朱贵火受 辽肃王

五子 朱贵煊 巴东王

六子 朱贵炖潜江王

七子 朱贵燯 宜都王

八子 朱贵烆松滋安惠王

九子 朱贵烰 益阳安僖王

十子 朱贵?(待考)

十一子 朱贵火冒 湘阴安僖王

十二子 朱贵臣又火 衡阳庄和王

十三子 朱贵火聂 应山悼恭王

十四子 朱贵?(待考)

十五子 朱贵火节 宜城康简王

十六子 朱贵熠枝江庄惠王

十七子 朱贵燏沅陵恭宪王

十八子 朱贵燠麻阳悼僖王

十九子 朱贵煘衡山恭惠王

二十子 朱贵熡 蕲水靖和王

16、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长子 庆康王朱秩煃

次子 靖宁王朱秩燽

第三子 真宁庄惠王朱秩爃

第四子 安化惠懿王朱秩炵

第五子 岐山悼庄王朱秩炼

第六子 安塞宣靖王朱秩炅

17、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其子朱盘烒;

18、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长子 朱徽焲

次子 朱徽煣 岷恭王

三子 朱徽煝 封江川王

四子 朱徽煠 封广通王

五子 朱徽焟 封阳宗王

19、朱橞,十九子,谷王

长子 朱赋灼

次子 朱赋㷍

第三子 朱赋焮

20、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嫡一子 韩恭王朱冲火或

庶二子 襄陵王朱冲秌

庶三子 乐平王朱冲烌

庶四子 临汾王朱冲火禺

21、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庶一子 朱佶焞 沈康王

庶二子 朱佶煃 封陵川王

庶三子 朱佶煟 封平遥王

庶四子 朱佶燏 封黎城王

庶五子 朱佶焆 封稷山王

庶六子 朱佶煴 封沁水王

庶八子 朱佶㷆 封沁源王

22、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无子;

23、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嫡一子 唐靖王朱琼烃

嫡二子 唐宪王朱琼炟

庶三子 新野王朱琼炜

24、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无子

25、朱㰘,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伊简腔孙王朱颙炔;其他儿子历史无记录

26、朱楠,二十六子。无子

上一篇:七里黄的花语和寓意
下一篇:七龙珠代表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