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需要每天喝牛奶吗(成年人还要每天喝牛奶吗)
605 2022-09-30 03:56:34
鲜鱼口,北京著名胡同,东西走向,由前门大街进口一直到东口崇文门大街,一般传说是“门到门,三华里”,是北京民俗市井商业的代表,与前门大街共同构成了老北京南城的标志性传统商业街区。2004年被市 *** 公布为25片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之一。
鲜鱼口美食街坐落在北京市区中心地带,西起前门大街,与大栅栏隔街相连;东至前门东路,与西兴隆街相接。是一条占地1.3公顷,全长225米的东西向商街。漫步鲜鱼口,街巷两旁多为二三层的民国风格小楼,街巷走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布局。
鲜鱼口有众多老字号,如大众戏院、正明斋饽饽铺和长春堂药店、天兴居、兴华池、便宜坊、都一处、天成斋鞋店,联友照相馆、黑猴百货店和马聚源帽店。
鲜鱼口始建于明代,随着高粱河旧道及漕运而逐步发展起来。明正统年间,修城壕,为了不让北京夏季的雨水四溢,故于正阳桥东南低洼处开通壕口,以泄其水,形成了三里河。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正阳门外东片有三里河一道。”因为有了水,就有了鱼,也有了渔民在此打鱼。渔民打到鱼后经常拿到鲜鱼口内小桥西侧巧模售卖,渐成集市,人称鲜鱼巷。清代三里河的水道干涸,其上搭建店铺和房屋,始称鲜鱼口。1965年,小桥等三条胡同并入,统称鲜鱼口街,向东延伸至现在的位置。
前门大街以东鲜鱼口地区的长巷头、二、三条以及草场诸条胡同,形成于明朝正统年间。当时顺着城壕开通的泄水壕口,形成鲜鱼口地区纵横交错,从西北至东南倾斜走向的河流地形。后来沿着这样的地形,又修建了许多灶兄平民住宅群,因此出现了斜街和草场胡同一带南北向的特殊胡同肌理。而鲜鱼口地区的胡同肌理,历经了明清到现在近600年的历史而没有改变过。
600年的历史积淀,铸就了前门地区深厚的文化根基,使其成为了北京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商贾文化最为发达的特色街区,而鲜鱼口古街则是这个街区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成市于明朝正统年间的鲜鱼口街,过去曾汇聚了北京著名的老字号零售店铺、餐饮、戏院、茶楼和手工艺作坊等特色业态,是北京民俗市井商业的代表,与前门大街共同构成了老北京南城的标志性传统商业街区。2004年被市 *** 公布为25片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之一。
鲜鱼口老字号有:
兴华园浴池——兴华园浴池在1921年曾是天有信布店,1940年前后倒闭,后创建兴华园浴池。1949年以后,改名鲜鱼口浴池。“文革”期间,一度改称劳动浴池。1980年恢复老字号名称兴华园浴池。1984年引进了桑拿浴等现代洗浴设备。原址为鲜鱼口街97号。此次修缮进行了原址原风貌复建。目前确定的意向商户为皇家驿栈酒店,传统的洗浴服务项目在这里提升为SpA。
黑猴百货——黑猴百货店始创于清朝中期。黑猴商店原名为“杨少泉鞋帽商店”,因一对硬木刷金黑猴而得名。上世纪50年代初曾改名震环百货店,1960年代改为立新百货商店。原址为鲜鱼口街112号。
力力餐厅——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经营的传统川菜餐厅之一!一直传承川菜精髓,引得众多名人纷纷光顾,一时成为京城的美味标志。力力餐厅的小吃十分出众,尤以“担担面”最负盛名。担担面最早是由小贩挑担沿街叫卖的一种面食,因为其独特的香味和鲜美的口感,成为很多人都喜爱的四川小吃。力力餐厅刚成立之初,就将担担面引进了北京,由当地厨师的精湛技艺,将担担面发扬光大,而力力餐厅也成为最为正宗的四川小吃品尝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力力餐厅依然秉承着传统的烹饪手法,使得担担面愈发受人欢迎。
便宜坊烤鸭店——便宜坊烤鸭店始创于1855年。其原名为便意坊,仿效米市胡同内的便宜坊,因菜式有特色而闻名。上世纪20年代,李大钊同志曾在此宴请学界人士,客人中有 *** 、赵世炎。“文革”期间被改名为“京鲁餐厅”,1978年正式挂出招牌改名为“便宜坊”。原址为鲜鱼口街113号。
天兴居炒肝店——天兴居炒肝店始创于1930年。因炒肝质量好,善于运用新调味料提高炒肝口味,后来居上,最终战胜了有更久历史的会仙居。1956年公私合营与会仙居合并统一称天兴居饭馆。原址为鲜鱼口街95号。
金糕张——老北京的泰兴号金糕店,最早开张在清末,因为掌柜的姓张,又叫金糕张。金糕就是山楂糕,现在吃的果丹皮、山楂片之类的山楂制品,都是它的变种。泰兴号金糕店的隐宽袭生意一度十分兴隆,老北京四城的人争相前来买金糕。作为鲜鱼口街的醒目招牌,位于转角楼的金糕张也重新开张迎客。
更多关于北京鲜鱼口美食街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北京大栅栏必吃的十大地方有爆肚冯、丰泽园、全聚德、天兴居、便宜坊、月盛斋、瑞宾楼、都一处、陈记卤煮小肠、老正兴。
1、爆肚冯
爆肚冯,北京小吃,开创于清光绪年间,百年老字号,如今第三代、第四代冯氏传人已将爆肚冯发扬光大,分店很多,吃的人也络绎不绝。
2、丰泽园
泽园以经营餐饮为主,继承和发扬老丰泽园的饮食文化传统,店内有十八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餐厅、宴会厅和豪华的歌伴宴雅座。
3、全聚德
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农历六月初六,全聚德在前门大街开姿游了自己的第一家烤鸭铺子。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4、天兴居
天兴居以炒肝闻名,其色泽喜人,肥而不腻。将白水杂碎中的心肺去掉,用除去腥臭味洗净的猪肠猪肝为原料,加上葱、姜、蒜末酱色和勾芡,定名炒肝。
5、便宜坊
便宜坊老字号蕴涵了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菜品特色。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享有盛誉。因焖炉烤鸭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所以被现代人称为绿色烤鸭。
6、月盛斋
月盛斋是一家专门经营清真酱牛羊肉的老字号,位于前门大街路西,也就是原前门五牌楼的边上。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年间,也就是1775年,如今已经有230多年的的历史。月盛斋,全名应该叫月盛斋马家老铺。
7、瑞宾楼
瑞宾楼坐落在繁华的北京前门迹链销外门框胡同,虽地处小胡同里,却名闻九城,这是因为它经营的褡裢火烧,是北京人非常喜欢的小吃食品。
8、都一处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创业人姓王,原籍山西。初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赚钱后,于乾隆七年盖了一间门面的小楼。经营品种有煮小花生、玫瑰枣、马莲肉、晾肉等小菜。
9、陈记卤煮小肠
陈记卤煮小肠是一家北京地方特色菜的餐馆。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
10、老正兴
老正兴菜馆以太湖地区盛产之活河鲜为原料,菜肴颇具江南风味,以烹制浓淡相宜的上海菜为特色。所谓春有春笋塘鲤鱼,夏有银鱼炒蛋、油爆虾,秋有大闸蟹,冬有下巴划水,此乃老正兴河鲜鱼类菜肴,源于太湖船菜,当场活杀活鱼之真实写照。
仅青鱼一项,就有下巴划水、肚唤肢、秃肺、煎糟、氽糟、汤卷等等,故称之为活鲜大王并非言过其实。
北京这座城很大,好吃的很多,似乎全世界的 美食 都能在这找到。我们现在要推荐的是属于老北京地地道道的小吃。一种胡同儿的味道,更是一种饮食的文化。
带朋友来北京玩,想吃北京特色小吃的时候,不要只知道烤鸭,炸酱面了。下面这些 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一个遍。
1、北京烤鸭
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特产,由中国汉族人研制于明朝,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其中以全聚德最为出名。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2、 豆汁儿
豆汁儿是老北京独特的汉族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 历史 。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让人想起豆汁。豆汁儿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北京卖豆汁儿的小店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多了,但是像德华居小店、锦馨回民豆汁儿店等生意依然和以前一样火爆。尤其是锦馨回民豆汁儿店,因为这弯液里的豆汁儿和焦圈都有“中华名小吃”之称,都得到了原来花市火神庙“豆汁丁”的真传,十没枯分地道,所以生意更是红火。
3、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在北京十分流行,而上海、广东、东北也有不同制法的炸酱面。韩国亦有炸酱面,是由华侨带入韩国,以春酱(黑豆酱)为调味料,加上洋葱、虾、肉类等。在老北京,常见的是猪肉丁炸酱。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小菜,谓之“全面码儿”。
4、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汉族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卤煮火烧是老北京纯粹的东西,土生土长,比京剧还要纯粹。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5、 豌豆黄儿
豌豆黄儿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代宫廷的豌豆黄儿,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黄儿有两种,一种是北海公园仿膳制作的所谓宫廷小吃。另一种则是走街串巷的小贩 *** 的制作较粗糙的豌豆黄儿,这两种小吃都叫豌豆黄儿,但用料、工艺、价格有天壤之别。
6、 炒肝儿
炒肝儿是北京地区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成。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7、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爆肚是个统称,它分羊爆肚和牛爆肚,牛爆肚分两种———牛百叶和牛肚仁;羊爆肚分9种———羊散丹、羊肚领、阳面肚板、阴面肚板、蘑菇儿、蘑菇儿尖、埋察物食信儿、葫芦儿、大草牙。爆肚王一般只做5种大众易于接受的品种:牛百叶、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领、羊肚板(阳面肚板)。
8、 油茶
油茶是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9、京式果脯
果脯,也称蜜饯,是以桃、杏、李、枣或冬瓜、生姜等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后而加工成的食品。除了作为小吃或零食直接食用外,蜜饯也可以用来放于蛋糕、饼干等点心上作为点缀。果脯是明朝时期的御膳房发明的。北京和台湾为蜜饯生产重镇。北京所产的果脯称为京式果脯,是北京特产,中外闻名。果脯种类繁多,著名传统产品有苹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太平果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
10、 炸灌肠
炸灌肠是一种北京特有的风味小吃,早在明刘若愚所著《明宫史》中就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福兴居的灌肠在京城小有名气,福兴居的掌柜被称为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慈禧所喜。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更好度。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制进淀粉、碎肉制成的,后来随着 历史 的发展,灌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而超市中能够买到的灌肠则把红曲和小肠都省去了,仅仅是用绿豆淀粉加香料灌制成型的一个长长的淀粉肠。
11、 糖火烧
糖火烧是是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小吃。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 300多年 历史 ,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12、 芸豆卷
是北京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名点,后流传入清宫。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传说是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觉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专门制作,芸豆卷成了慈禧的御前御点。
13、 焦圈
焦圈是一种北京特有的炸制食品,碗口大小,形似西方的炸面包圈,但口感更酥脆。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酥脆不皮。焦圈常作为另一种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儿的配菜食用。
老北京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14、 麻豆腐
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河南安阳也有类似食物,称为粉浆坨子。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份,就是麻豆腐。一般百姓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黄酱加上黄豆芽或青豆芽以及雪里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绿色,炒好后,将炸好的红辣椒油泼在上边即成,呈红、绿、 *** ,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适口,别有风味。
15、 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 *** ,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16、 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是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就是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 历史 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17、 豆馅烧饼
豆陷烧饼又称蛤蟆吐蜜,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18、 烧卖
烧卖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内蒙古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稍麦、稍美(北方稍美与南方烧卖不同,以羊肉大葱为主)。烧麦是北京久负盛名的汉族小吃之一。烧卖起源于元大都(今北京),是地道的京味小吃。现在我国各地均有。烧麦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明代称烧麦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钝列满盘”的说法。北京烧卖根据季节不同四季馅料有别:春季以青韭为上,夏季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季以蟹肉馅应时,冬季以三鲜为佳。
19、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是一种北京常见食品,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油锅煎熟,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因其长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褡裢火烧与天津的锅贴较为相似,但馅料和制作方法上不同。
20、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有名的京味小吃,其有着老北京十三绝的称号,也是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21、 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它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神话小说《白蛇传》就写了乌梅辟疫的故事。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北京制作酸梅汤,当以琉璃厂的信远斋为最有名。
22、 冰糖葫芦
糖葫芦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23、 灌肠
灌肠是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名吃之一。是北京人喜爱的一种大众街头小吃。北京最早的“灌肠”铺是后门桥头路东的“福兴居”,清光绪年间开业,掌柜的姓普,人称“灌肠普”。他家以真正的猪肥肠灌上碎肉、淀粉 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软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浇上盐水、蒜汁儿,吃起来别有风味。 据说慈禧太后在地安门火神庙进香之余,曾到这里品尝,并大加赞赏。
24、 萨其马
萨其马,又称沙琪玛,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 *** 蘸糖”。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北京十三绝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25、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北京十三绝之一,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26、 姜汁排叉儿
姜汁排叉儿是北京十三绝之一,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
27、 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北京十三绝之一,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不断更新全国各地小吃推荐。关注我,点击文章看配图小吃。
北京名小吃十大排行榜为北京烤鸭;老北京铜锅涮肉;爆肚;面茶;炒肝;豆汁儿;卤煮;焦圈;老北京炸酱面和褡裢火烧。
1、 北京烤档盯鸭
烤鸭是北京十大名吃中深受国外友人喜欢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在当时是宫廷食品,逐渐传到民间,制作十分讲究,一定要用果木炭火烤制,铅蠢慧烤出来的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片皮时要有肥有瘦带皮,配上黄瓜丝、葱丝卷饼,被誉为“天下美味”。
2、 老北京铜锅涮肉
老北京传统老火锅的特点是采用铜锅炭火,清汤锅底可以保证羊肉本身的鲜美,讲究肉质细而无膻味,食材新鲜。铜锅涮肉的精髓在于蘸料,一般会由红腐乳、韭花、芝麻酱、虾油配成,配上清汤涮肉别有一番风味。
3、 爆肚
爆肚是把鲜牛肚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上用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食用,又脆又鲜,老北京人有农历立秋后“吃秋”的讲究,因喜食爆肚又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讲究。
4、面茶
面茶一般作为早餐 *** 。用小米面或糜子面、芝麻酱、香油、花椒、咸盐熬制而成的一种粥类食品。喝面茶十分讲究,吃时不能用筷子和勺子等餐具,要用一只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边喝,从喝面茶的架势就能轻易的分清北京当地人。
5、炒肝
炒肝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北京传统早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懈的特点。因为炒肝的肝和芡汁能够均匀分布,正宗的炒肝吃法也是不用任何餐具槐答,用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
6、 豆汁儿
豆汁儿时北京十大名吃中颇受争议的一个,北京本地人把喝豆汁儿当成一种享受。
7、卤煮
卤煮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的一种美食,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老北京人通常会把卤煮当做正餐来吃。
8、焦圈
焦圈深受北京男女老少的喜爱,一般喝豆汁吃烧饼的时候都要带一份焦圈。因为焦圈复杂的制作方法,储存十天半月口感都不会变,焦圈独具的香、酥、脆的特点,是老北京人儿不能缺少的小吃之一。
9、北京炸酱面
北京炸酱面独具北京当地的特色,酱料一般会使用甜面酱制作,加上肉丁葱姜炒制浇到“过水面”上,再拌入黄瓜、香椿、豆芽、青豆等配料,是老北京人更爱的主食之一。
10、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因为制作成型后很像当时的腰带上的褡裢而得名,制作时,用面片装入肉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 *** 后,就可趁热食用。它色泽金黄,焦香扑鼻,咬一口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可口。